|
医养结合产业2021年破万亿 |
钱塘区监控安装:www.hz265.com 来源:临平区监控安装 发表时间:2017/5/4 9:52:45 点击:923 |
“养老的人没有钱,有钱的人还没老。”有人曾一语道破当前养老市场盈利难的窘境。但政策逐步放宽,医养结合、智慧养老等尝试逐步演进,消费观念转变的几代人逐渐进入退休年龄,养老市场在各方的推动中正在打开,这个万亿级的“蓝海”将展现出更多的机会。
据中投顾问对2017-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,2017-2021年,此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.92%,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,603亿元,真正成为一个突破万亿的大市场。
2017-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预测
数据来源: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
数据来源: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
中国从2000年开始成为老龄型国家。据中国网的资料,预计到2040年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%。然而老有所养的诸多问题,尤其是其中最为棘手的医疗护理问题仍任重道远,甚至有的老年人为满足自身医疗需求而在医院“压床养老”,占用医疗资源而形成负担。医养结合的理念提出多年,但落实却难点重重,一直以来都是观望多于实践。
医疗、养老从业者既被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情怀驱动,又被诱人的市场所吸引,医养产业的大观园看似里遍地有黄金,拾起来却是难上加难。在医养大潮下,哪些方面是此行业的潜力突破口?动脉网从三大养老模式——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来分析医养结合产业的机会。
居家:医护上门和智能产品
受传统文化影响,居家养老仍是我国大多数老人的选择,也将是寿命相对更长的新一代养老群体较长期的选择。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,2033年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亿,按照养老“9073”的格局,其中90%,也就是3.6亿的老年人将在家养老,这也就倒逼了家庭医疗护理体系以及设备设施的加速落成。
家庭医生、上门护士护工
一些患有慢性疾病或失能的老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照护,但受限于医疗资源紧缺而导致的看病难、看病贵,很多人选择了在家养老养病。若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,患病老人病情延误、患并发症和再次入院的几率将会升高。在此现状下,上门医护正成为趋势。
日本这个严重老龄化的国家,其居家养老医疗照护模式对中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。上世纪70年代起,日本就开始发展各种形式的居家照护服务,将医疗和长期照护整合起来,每个需要在家接受医护的人都有一个完整的医疗护理团队,包括医师、护理师、牙医、药剂师、物理师、语言治疗师,照顾服务员等等。
案例:上海“家庭医养”实验
上海市曾对家庭医生是否能减少居家失能老人并发症进行了研究,设家庭病床,配备以1名西医全科医师、1名社区护士和1名中医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,实施的方法如下:
全科医生每周上门1次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、体检、换导管换药、康复训练,并开具医嘱、处方,对患者、家庭成员及护工人员进行宣教;
社区护士每周上门1次处理医嘱、做护理,并对老人做护理评估、传授护理技巧等;
中医医生提供推拿、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。
上述实验案例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,得出的研究结论是:接受实验的老人并发症发生率下降,再次住院率减少,证明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与传统社区医疗服务相比,既改善了社区患者的健康状态,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。
在国内,上海对家庭医生的实践已经成为了全国推广模板。65岁以上老人免费享受健康筛查自选项目、基层就诊医保报销比例更高、“1+1+1”的医疗机构组合自由就诊等特色,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医疗服务便利、降低了价格。四月中旬,国家卫计委在上海召开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时,就称要广泛学习推广上海等地区的家庭医生经验。目前,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推进家庭医生服务,相信在全国的家庭医生网络逐渐建立起来之后,居家养老的医疗形式会更丰富多样,更多新形式的医疗创业投资机会也会出现。
对于上门的护士、养老护理人员,在动脉网(微信:vcbeat)之前发布的《护士上门产业报告:全球市场总值将达3498亿美元,中国市场尚在沉睡》一文中,我们提到“护士上门”的全球市场将在2020年达3498亿美元,而中国在此方面的监管在放开、标准将形成、探索将更多样化。这里所指的“护士”一是指有资质的执业护士,另一就是指受训的健康护工。
山东南丁格尔护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国内首家私立医科大学——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(原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)校长王力一曾接受动脉网的专访,表示目前国内的长期照护人员已变成一些家庭的刚需,但护工短缺、养老护理专业程度不足、离职率高的痛点会越来越显著,政府和各养老企业也在以种种方式推动护理人才待遇的提升、能力的加强及受重视程度。这意味着专业养老护理培训机构、上门护理企业的市场机会。
居家智慧养老产品
除了医护人员的配备之外,以预防保健为主的“智慧养老”将形成居家养老保健的补充,即利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为老年人服务,尤其是针对缺乏照料的空巢、独居老人。《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17-2020年)》中明确指出,在2020年前要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养老行业领军企业。
政策:《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17-2020年)》指明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的智慧化发展
·慢病管理:病情监测、档案管理、个性化评估、趋势分析、诊疗建议、异常预警、紧急救助、康复服务等。
·居家健康工具:健康体检、居家环境监测、远程看护、健康干预、健康评估反馈等。
·个性化健康管理:信息采集、健康计划、健康教育、健康跟踪、病情诊断、风险筛查、健康信息查询等。
·互联网健康咨询:依托互联网平台,发展在线咨询、预约挂号、诊前指导、诊后跟踪等。
医养结合产业2021年破万亿
智慧养老的基本生态
其实在此项政策鼓励全面发展布局智慧养老之前,浙江乌镇已经率先开始了居家智慧养老体系的探索。其中的典型案例是这样:某位老人突然觉得身体不适,在家用智能体检仪器测了血压、血糖和体温,数据实时共享给养老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在发现异常后及时安排远程问诊,以很快的反应速度解决了问题。此外,青岛市南山区政府曾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,苏州市姑苏区也有“虚拟养老院”的智慧养老尝试等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