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外一开源,国内就自主。这在VR(虚拟现实)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——Google的Cardborad一开源,国内就有数百家厂商蜂拥做了各种插手机的VR盒子。到了全景相机,这一幕似乎又开始重演。
全景拍摄算不上特别新鲜的事物,智能手机都有全景拍摄的功能,但本篇文章所要谈的是使用2个以上摄像头,能拍出360度全景照片和视频的相机。
跟随VR的脚步
今年以来全景相机有了一个大爆发,国外Google、三星、诺基亚等大厂都进入了这个领域,还有360 Heros、Jaunt VR、Next VR以及Bubl等较知名的厂商;国内推出全景相机的厂商包括暴风魔镜、Wipet、完美幻境、Insta 360、UCVR等等。
揭开全景相机创业的真相:国外一开源,国内就自主
(Google Jump也是一个GoPro方案)
这么多厂商进入全景相机这个领域,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都知道VR(虚拟现实)的广阔市场前景,而目前VR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缺乏内容。厂商做全景相机赌的便是为VR生产全景视频。
“VR头盔缺少内容,而全景相机拍摄的内容适合给VR使用。”完美幻境的联合创始人赵博告诉雷锋网。这家公司曾开发VR头盔,但后来转做全景相机。此外,暴风魔镜推出暴风魔眼也是同样的逻辑。
全景≠VR
虽然全景相机厂商押注VR,但VR内容领域的行业人士对消费级全景相机大都不屑一顾,主要原因是这些相机拍出的全景视频并不是3D的,无法体现VR内容的震撼力。实际上全景相机厂商也没有把宝全部押在VR上面,此前Wipet CEO范治江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便表示不凑VR圈的热闹,而是把产品定位于“手机伴侣”,“我们的定位实际上是把手机端的拍照和摄像做一个延伸,”他说。
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全景相机的分类,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2个、3个、4个甚至是16个摄像头的全景相机,甚至还有所谓的光场相机。对此华为2012实验室VR/AR领域的专家张梦晗把它们分成三类:
普通定焦全景-所有摄像机固定焦距(无穷远),拍摄2D全景没有3D立体效果,大部分的全景摄像机都是这样的;
3D定焦全景,依然定焦,但是可以拍摄左右眼不同的3D效果,摄像机个数要比前者多,三星project beyond和Google Jump,Jaunt都是这样的;
光场变焦相机,NextVR和Lytro有概念机型,多次同步变焦拍摄然后汇聚为一帧,保证远近物体都能有清晰的效果。
本文谈及的消费级全景相机都是普通定焦全景,为了控制成本、把相机做到足够小,保证一般用户有好的体验,它们牺牲掉一些专业级全景相机的3D拍摄以及更高分辨率等特性。最厉害的是光场变焦相机,但它们所需的镜头和传感器还更多,甚至多达上百个,成本远远超出一般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