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,由于体验欠佳、价格昂贵、缺乏应用场景等因素影响,市场上大量智能硬件产品并没有很好解决用户的刚性需求,手机APP+智能终端的操控方式也饱受诟病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智能产业专家陈根在《以手机为中心的物联网布局将失败》一文中指出:
|如果我们还是禁锢于传统的思维,继续围绕着当前这种形态的智能手机进行布局,必然会陷入困局。
其认为,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,可穿戴智能设备才是核心载体,并非智能手机。
|物联网时代的布局核心到底在哪里?答案剑指智能穿戴,物联网的核心载体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,不少企业在布局物联网时都出现了偏差,把焦点投射在了智能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之上。
那么,可穿戴智能设备真的能在物联网时代成为控制中心吗?在笔者看来,将希望寄托在可穿戴设备上,未免过于乐观。
首先,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现状来看,主要分为手表、手环、戒指、吊坠等,具有通话、定位、数据采集、监测分析的功能。一定程度上来讲,可穿戴设备相当于微缩版的智能手机,重新将手机功能集成到更小的载体上。虽然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,但是依旧无法摆脱功能不足、需求弱的困境,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激发更大规模的用户需求,因此也一直没有形成媲美手机的市场规模。
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公布数据显示,2015 年,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5.6亿元人民币。到2017年,总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。这一数据,和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相距甚远。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而言,要想有所进一步突破,一方面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市场培养,提升用户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认知;另一方面,包括微型芯片、传感器、电池等技术环节,整个产业也还需突破技术上存在的这些瓶颈。
其次,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,每一个“入口”级智能设备的作用正逐渐得到凸显。前提是,智能设备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“万物互联”。在互联网时代,全球范围内诞生了无数的网站,不同的国家和地理区域,全部是基于TCP/IP这个最基础的协议,由此用户可以访问全球的网站。
在物联网时代同样需要如此,一个智能设备,就相当于一个网站,但是现在的智能设备之间还是处于割裂的状态,同一个品牌或者少数几个品牌,能够实现跨品牌互联,但是无法全部实现互通互联,就是因为缺少一个这样统一的基础通讯协议,导致智能家居现在依旧是一个概念大于实质的发展阶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