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市场调查结果上显示,与手机和平板电脑,智能家电的发展步伐缓慢,智能手机风靡,带来人类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,虽设想并不能代表未来,但以小见大,可见一斑,一个全新的家居智能时代即将开启。
说到“智能手机”,估计不少人已经来了兴致,的确,手机发展到今天,其更新换代之快,科技含量之高,早已今非昔比,而且人手一部,已然成为生活必需品。然而今日要讨论的话题,“智能手机”只是一个引子,是“一块砖”,“智能”才是主题,才是“玉”。
相比起手机和平板电脑,智能家电的发展步伐看似是慢了许多,从去年开始才进入公众视野,但其实它早已在中国发展了已经超过20年。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水平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,智能家居突然的爆发,也并不意外。不过虽然爆发迅猛,发展飞速,但却并非是名副其实,因为今天的智能家居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其实差得还很多,多少些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”之感。
产品大致雷同,制造而非智造
中国是“世界工厂”,全世界各地都遍布着“中国制造”,但是这些产品大都是品质低廉,也无任何创意可言,更多的只是纯粹的模仿,在中国制造产业愈发庞大的今天,整个国家的创新力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,这个问题似乎也在智能家电上有所反映,各厂商之间相互模仿成性,随处可见雷同甚至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,智造力严重缺失。
其实智能家居的范围非常的广泛,但是就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来看,除了一些大厂近些年新推出的智能电视和智能油烟机等一些“大件”以外,更多的都集中在了“小件”和一些新颖奇特的产品上,但其实种类上并没有覆盖到家居的各个方面,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让用户整个家庭变成真正的智能家居,实现真正的“物联网”。
智能摄像头畅销,隐私变成隐患
据了解,在智能家居中,智能摄像头一直很受消费者青睐,除了可以像普通的摄像头一样实现画面存储和监控外,智能摄像头还可以让用户实现远程网络监控,甚至是可以实现把镜头分享给所有用户监控。其智能性一览无遗。
2013年,苹果公司推出的全新一代产品iPhone5s上首次引入了“touchID”,即指纹识别系统,用户可通过指纹来进行解锁以及一些列的操作,在大大提高手机安全性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,但发布不久便有许多科技公司声称已经成功破解了这一项技术,科技的不断创新突破带来了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,科技在带来多少作用力的同时,也会带来相对应的反作用力,我们是否想过:一旦有一天科技破解了指纹这个我们身上独一无二的标识,那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终生被破解了呢?
同样,智能摄像头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问题。首先,实现远程监控或者视频存储到智能家居公司的服务器内,这种方式虽然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,但是面对网络黑客的猖獗,甚至公司“内鬼”的监守自盗,用户有必要怀疑这种远程监控,或者是云端存储的方式是否会泄露到自己的隐私——毕竟,在家的时候谁都不会穿正装的。 |